1999年,馬云與他的17位員工在杭州的一個公寓里成立了阿里巴巴公司。當時,馬云認為互聯網將由“網民、網友”時代進入“網商”時代,而中國99%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這就決定了中國發展電子商務可以為數量巨大的中小企業服務。
8年后,阿里巴巴已經擁有了7000多名員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電子商務網站之一。
15年后,阿里巴巴正式登陸紐交所,開盤價92.7美元,較發行價大漲36.3%,市值2383億美元,超過Facebook和亞馬遜。
馬云認為:“公司如果只以賺錢為目的是做不大的,只有以使命為驅動才有可能做大”。他認為,在一個企業里,作為領導人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使命感,并且要讓公司的所有人都知道這種使命感,認同這個使命感。有了使命感才有可能擋住所有的壓力,盡最大的努力去實現目標。馬云的成功之處在于他在企業使命推行上所發揮的領導力,在馬云的感召下,阿里巴巴的創業團隊都抱有相同的使命感,而不是單純為公司打工。
馬云對于阿里巴巴使命的頓悟來自克林頓的啟發。第一次見到克林頓的時候,馬云問了一個問題:“作為當今世界先行者的美國,你們依靠什么推動國家實現進步?”克林頓告訴他:“依靠使命感,一個讓世界前進的使命感。”馬云由此而聯想到:“100年前,通用電氣成立的時候立下的使命是“讓天下亮起來”;80年前,迪士尼成立的時候立下的使命是“讓天下快樂起來”,阿里巴巴的使命是什么呢,就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得益于互聯網,我們也許可以用自己的聰明和智慧做到這一點。”
“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在馬云看來也包含了企業的社會責任,因為電子商務能夠幫助更多的人擁有就業機會,有了就業家庭就能穩定,事業就能發展,社會就能進步,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種體現。從這個角度衡量,阿里巴巴B2B模式讓數千萬中小企業打破了時空限制,在一個平臺上找到產業鏈的上下家,不僅由此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提升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國際聲譽,同時,也推動阿里巴巴成為了國內最大的電子商務企業。
馬云認為,社會責任一定要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和商業模式才能行之久遠。換言之,一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必須對社會負責。馬云很早就公開表態,阿里巴巴有再多的錢也不會投資網絡游戲,在收購雅虎中國后他更是直接砍掉了雖然賺錢但內容混亂的短信業務。
始終秉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阿里巴巴在電子商務及其相關產業鏈上迅速發展,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