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戰略目標包括市場目標、創新目標、盈利目標和社會目標。
圖:戰略目標核心構成
(一)市場目標
一個企業在制定戰略目標時最重要的決策依據是企業在市場上的相對競爭地位,企業預期達到的市場地位應當是最優的市場份額,這就要求企業對顧客、對目標市場、對產品或服務、對銷售渠道等進行具體、詳細的分解。
(1)產品目標:包括產品組合、產品線、產品銷量、銷售額等。
(2)渠道目標:包括渠道層次、同一渠道成員數量、渠道質量等。
(3)溝通目標:包括廣告、營業推廣等活動的預算、組織和預期效果等。
(二)盈利目標
盈利目標是一個基本目標,取決于企業的資源配置效率及利用效率,包括人力資源、生產資源、資本資源的投入產出效率。
(1)生產資源目標:企業通過改進投入產出關系可以獲利,既可提高每個投入單位的產量,也可在單位產量不變的情況下降低成本,增加利潤。
(2)人力資源目標:企業人力資源素質的提高能使企業的生產率提高,同時還能減少由于人員流動造成的成本開支增加。
(3)資本資源目標:企業一方面通過確定合理的資本結構減少資本成本,另一方面通過資金的有效運作獲取利潤。
(三)創新目標
創新作為企業的戰略目標之一,包括技術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為樹立創新目標,戰略制定者一方面要對達成市場目標所需的各項創新進行預先規劃,另一方面,必須對技術進步在企業中各個領域引起的變革做出評價。
(1)制度創新目標:對企業資源配置方式的改變與創新,使企業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和市場。
(2)技術創新目標:將導致新的生產方式的引入,既包括原材料、能源、設備、產品等有形的創新目標,也包括工藝程序設計、操作方法改進等無形目標。制定技術創新目標將推動企業開展廣泛和深刻的變革。
(3)管理創新目標:涉及到經營思路、組織結構、管理風格、管理模式等多方面的內容,核心是設計一套適應生產力要求的管理規則和程序,提高運營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四)社會目標
良好的社會形象既為企業的產品或服務贏得信譽,又促進組織本身獲得認同。企業的社會目標反映企業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如:環境保護、節約能源、參與社會活動、支持社會福利事業、支持偏遠地區開發,等等。
(1)公共關系目標:著眼點于企業形象建立、企業文化建設,通常以公眾滿意度和社會知名度為目標。
(2)社會責任目標:指企業在處理和解決社會問題時應該或可能做什么,如:在對待環境保護、社區問題、公益事業時所扮演的角色,所發揮的作用。
(3)政府關系目標:作為納稅人支持政府機構的運作,同時,通過與政府的有效溝通,獲得政府在資源、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這一目標的達成往往會給企業帶來無形的競爭優勢。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