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的發展,我國企業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在企業管理提升的過程中,很多企業遇到的問題是,不知道國際、國內的同業在做什么,如何做、為什么做得比我們好?在這樣的背景下,無論是學習先進經驗、制訂市場競爭戰略還是中長期規劃,都顯得非常盲目。在此背景下,導入標桿企業研究和標桿管理,對于企業能夠起到的非常有意義的借鑒作用。
有一位著名的情報專家有這樣一句話,99%的情報來源于公開信息,這是我們開展標桿研究的主要方向,即:通過多元化的公開信息收集途徑獲取信息,在對信息進行梳理、加工和研究。
一般來說,標桿研究的信息來源包括以下八個方面:
圖:標桿企業研究資料來源
一、標桿研究的信息收集工作
(一)背景資料收集
背景資料收集是標桿企業研究的基礎性工作,一般來講,背景資料收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的信息:
1. 企業基本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企業成立時間,業務區域,歷史沿革,主營業務,生產能力,組織結構,等等;
2. 生產經營層面資料,包括但不限于:近三年產品產量、主要經濟技術指標、成本指標、利潤指標、資產負債率指標,近三年年度經營計劃,中高層考核指標下達及完成情況,等等;
3. 戰略層面資料,包括但不限于:相關政策法規分析,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年度工作規劃,市場分析,競爭對手分析,等等;
4. 管理層面資料,包括但不限于:①崗位職責類制度、培訓制度、績效管理制度、薪酬與福利制度(包括經營層薪酬考核制度)、人力資源規劃等;②財務管理制度(包括預算管理、成本核算等);③業務管理制度:包括質量管理、生產管理、安全管理、環保管理、營銷管理、采購管理等;④各類工作標準:包括管理標準、工作標準、技術標準等相關制度文件;⑤各類流程文件;? 公司企業文化手冊,員工手冊,等等;
(二)現場考察
現場考察,即現場了解標桿企業的相關信息,所謂“耳聽為虛、眼見為實”,通過親眼目睹生產現場和工作狀況,走訪企業主要管理人員,聽取企業人員的實地介紹等方式,對標桿企業的優勢及成因會有更深刻的認識。
標桿企業或其分支機構的現場考察,可以現場觀看對方的操作過程、運行情況、操作步驟、人員安排、工作效果等,是其他渠道無法獲得的,也是標桿研究中含金量最高的內容。因此,現場考察之前要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設計與規劃考察方案,準備行程安排,實施考察,資料整理及形成成果,等等。
通過現場考察,能夠掌握標桿企業更全面、更透徹的信息,有利于得出更準確的結論。
二、標桿企業研究報告的編制
(一)標桿企業研究報告的形式
標桿企業研究報告按照結構形式可以分為非結構化(案例研究)、結構化、半結構化三種類型,每種類型的報告均有自己的特點與適用范圍,實施標桿企業研究的企業,可以結合本單位的實際需要撰寫,各種類型報告的比較如下表所示。
表:三種標桿企業研究報告的對比
(二)標桿企業研究報告示例
XXX企業外部標桿企業研究報告
一、標桿企業研究思路綜述
1. 標桿企業選取標準
(1)企業資產規模
(2)企業業務組成
(3)企業發展方向
(4)企業家理想
2. 標桿企業選取范圍
(1)國內龍頭企業
(2)區域龍頭企業
(3)細分市場龍頭企業
二、XXX標桿企業研究內容
1. 企業概況
(1)基本概況:企業介紹、發展歷程、股權架構、組織架構等
(2)企業戰略:業務定位、運營狀況、財務狀況等
(3)人力資源:人才培養、薪酬績效、考核培訓、企業文化等
2. 業務模式
(1) 業務情況:業務策略、業務構成、市場布局、收入分布、主要客戶等
(2) 業務保障:資金、研發、品牌、設計、物流、營銷、質量監控、項目管理、人力資源保障等
3. 典型項目
(1)企業可復制類項目
(2)企業品牌類項目
(3)企業創新類項目
4. 關鍵成功因素
(1)企業核心競爭力因素
(2)企業盈利模式因素
三、標桿企業研究啟示
(1)企業發展方向:盈利模式、業務定位、戰略路徑等
(2)企業管理體系:治理體系、管理流程、制度建設、人才培養等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