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環境分析的理論模型主要包括五力分析模型、產業價值鏈分析模型、產品生命周期分析模型等。企業在進行產業環境分析時,應跟據企業所處行業的不同選用適當的分析模型,綜合考慮產業上下游布局、產業價值鏈、產品生命周期特點等因素,科學確定企業在產業價值鏈中的定位,提升自身在產業環境中的競爭力地位,將生產經營活動向產業價值鏈的中高利潤區延伸,以形成更高的贏利能力。
以下運用“五力模型”對某國有商業銀行的產業環境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
(一)同業競爭者威脅
國內銀行業的競爭環境已初步形成,與股份制商業銀行相比,國有商業銀行一直占據著較高的資產份額。近年來,隨著其他金融機構業務的快速發展,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份額雖有所下降,但仍占有絕對地位。資產規模反映了銀行業的競爭狀況,存貸款業務額反映了競爭程度,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在存款總額、貸款總額競爭中占絕對優勢,股份制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的業務規模與市場份額相對較小,但其機制靈活,增長潛力明顯優于國有銀行。
(二)購買者(貸款者)議價能力
商業銀行的購買者可以理解為資金的需求方,即貸款者。我國商業銀行相對貸款者而言壟斷能力較強:首先,銀行產品購買者相對銀行數量而言要多得多且相對分散,其購買能力不集中;其次,商業銀行遵照相關法律及規定確定存貸款利率,各商業銀行提供的產品具有較強的同質性,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一種價格基本一致的標準化銷售聯盟,這些都決定了銀行具有更大的討價還價能力。
(三)供應商(存款者)議價能力
商業銀行的供應商可以理解為資金的供給方,即存款者。近來年,我國居民人均收入水平逐年提高,個人財富增加導致對零售銀行產品和金融服務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時,存款者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豐富,對金融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樣化。隨著金融市場的改革深化,越來越多的金融產品出現,越來越多的金融服務機構出現,供應商(存款者)的可選擇性日益加大,其議價能力正在增強。
(四)潛在進入者的威脅
作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核心行業,商業銀行始終面臨著其它潛在進入者的威脅。一方面是企業集團投資興辦的股份制銀行,如:光大銀行、民生銀行,等等;一方面是由城市信用社、農村信用社改制而來的城商行、農商行,如:漢口銀行、北京農商銀行,等等;一方面是進入中國的外資銀行,如:花旗銀行、渣打銀行,等等。三種進入的力量應該說各具優勢,各有特色,國有商業銀行的競爭形勢非常嚴峻。
(五)替代品威脅
從替代品方面,融資渠道的增多,影響到銀行的存貸款業務。在過去大一統的銀行體制下,銀行貸款是企業唯一的融資渠道。直接融資渠道發展后,企業除采取信貸融資外,還可采用股票、債券、票據等融資渠道。從資金的供應方面,目前的各種金融產品,如:理財、基金、保險、信托等都在分流銀行的存款資源。從資金的需求方面,小額貸款公司、互聯網金融公司、消費貸款公司、基金、證券市場等都在分流銀行的貸款客戶,這些都是國有商業銀行的潛在替代品。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