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前的社會環境下,各方面的資源總體上說其實是充足的,但對于一個企業、一個項目來說,由于信息不對稱、信任危機等方面的問題,所面臨的局面則很可能是資源的缺乏,這種資源的缺乏可能是商業模式中的關鍵資源,從而可能影響到整個商業模式的構建和企業的發展。
另一種情況是,社會上的各類周邊資源都很豐富,但由于缺乏一個主導機構的牽引和組織,這些資源無法組織起來形成商業模式,產生價值。在以上情況下,資源整合本身就是商業模式。企業要做的就是把最強的力量整合在一起,串起來,形成最厲害的曲線,在整個曲線上只要成為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就可以,不必要成為曲線的全部。
資源整合的基礎是自身能夠為他人、其他企業或社會創造價值。具體來說,資源整合有六大方向:目標相同整合、理念相近整合、資源互補整合、能力互助整合、機會當前整合、環境相關整合,不同的整合方式適用于不同的環境和條件。
案例分析:北汽福田的資源整合
在1996-2004年八年時間里,北汽福田實現了超高速的發展。讓我們來看幾個數據:八年時間,北汽福田累計產銷商用汽車超過100萬輛,是中國汽車行業增長最快的記錄。1999年福田銷售汽車63600輛,到2004年達到329000輛,同比增長12倍。1996年福田的銷售額是8億元,2004年達到179億元,現在更是遠超過這個數字。那么,我們都想知道,北汽福田成功的秘訣是什么?
北汽福田原是山東諸城機動車輛廠,1989年成立的市屬國有企業,1994年凈資產576萬元,其主要要求北汽集團將其收購,為什么要找北汽集團呢?它看重的是北汽的品牌和影響力。
加入北汽集團后,母公司沒給投資,依靠自身的576萬元,北汽福田決定調整方向,專業做農用運輸車,而做農用運輸車需要很多模具,需要車架、輪胎、柴油機等,可是北汽福田沒有這些資源,母公司也不投資,怎么辦?北汽福田通過股權置換的方式獲得了相關資源,如:從山東濰坊工模具總廠獲得模具生產線、從北京懷柔植保機械廠獲得車架生產線、從安徽全椒柴油機總廠獲得柴油機生產線,等等,北汽福田組合了100家企業,包含上游廠商54家,自己1家,下游銷售代理45家,快速解決了生產過程需要的各種資源。
1994年,北汽福田進入北汽集團;1996年,竟然能夠生產8個系列46個品種的汽車;到1997年,它的農用車市場占有率就達到了12%,成為行業老大。其發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究其原因,是采取開放的心態,建立良好的資源整合模式,迅速實現了資源的集聚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