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理人和股東實際上是一個委托代理的關系,股東委托經理人經營管理資產。但事實上,在委托代理關系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股東和經理人之間的契約并不完全,需要依賴經理人的“道德自律”。股東和經理人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股東希望其持有的股權價值最大化,經理人則希望自身效用最大化,因此股東和經理人之間存在“道德風險”,需要通過激勵和約束機制來引導和限制經理人行為。
為了使經理人關心股東利益,需要使經理人和股東的利益追求盡可能趨于一致。對此,股權激勵是一個較好的解決方案。通過使經理人在一定時期內持有股權,享受股權的增值收益,并在一定程度上承擔風險,可以使經理人在經營過程中更多地關心公司的長期價值。股權激勵對防止經理的短期行為,引導其長期行為具有較好的激勵和約束作用。
股權激勵的激勵邏輯就是指股權激勵的方式是怎樣傳導和影響公司與個人價值的提升,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兩個維度來分析理解。
1.從宏觀角度來看
股權激勵的傳導和影響正如圖1-2所展示的,股股權激勵的作用被納入到了鏈接企業治理結構、企業產品價值、企業資本價值、個人價值的內核,通過它對每種價值的影響形成了相互影響的整個合式循環。
圖1-2 股權激勵傳到閉環
首先,股權激勵的激勵對象簽訂有效的股權激勵契約,本身就改變了企業的治理結構,一方面企業減少了代理成本,另一方面個人獲得了股權性收益。激勵對象在經營過程中通過充分發揮自己的價值,調動各方面資源,使得企業產品價值提升;反過來企業產品價值增大,整體業績提升,帶來個人績效增加。通過公司的股權性收益,個人價值得以增加,從而提升個人在經理人市場的流動性溢價,企業盡管為流動性溢價付出了更多的激勵成本,但同時獲得了更大的市場收益。
其次,治理結構的完善,傳遞給市場企業經營管理績效可能增加的信息,傳導到資本市場會推升股價,而企業績效增加和股價提升更凸顯個人人力資本價值,人力資本價值的提升和流動進一步深化治理結構的調整和完善。也就是說,通過股權激勵的激勵方式,整個股權市場、產品市場、資本市場、經理人市場得以有效地貫通和價值鏈接,形成一個相互影響的閉環。
2.從微觀角度看
一般情況下,股權激勵的傳導是通過激勵對象的行為得以體現。正如圖1-3所示:
圖1-3 股權激勵對激勵對象的影響
首先,股權激勵是代理人變為委托人的過程(由于具體采用的激勵方式不同,不盡然如此,僅以此為例),這個過程分為兩個階段,行權即為前后的節點。
激勵對象在行權之前,因為抱有強烈的激勵預期,想象未來行權后利益增加和個人價值提升,需要努力達成行權條件,那么此過程中會努力減少交易成本、增加營業收入等,以提高績效目標。
行權條件達到后,激勵對象通過行權由代理人變為委托人,基于產權的約束,同樣努力提高業績目標,因為如果是損失和下滑會帶來自身利益的直接減少。同日時,行使股東在控制權、投票權等方面的權益,會影響企業的決策過程,起到優化治理結構的作用。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