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的生產運營包括將資源投入轉變為產品或服務的所有活動。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生產運營的主要成本發生于生產過程中,因此,生產管理能力的高低決定著企業戰略的成敗,而生產管理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和管理一個有效的生產體系。
美國學者羅杰·施羅德(Roger Schroeder)認為,生產管理主要包括五種功能或決策領域,即:生產過程、生產能力、庫存、勞動力和質量,因此,生產管理能力分析也應從這五個方面進行。
(一)生產過程分析
主要分析整個生產系統的設計,具體內容包括:技術、設施的選擇,工藝流程分析,設施布局,生產線平衡,工藝控制和運輸,等等。其中,原材料與生產基地的距離是企業應重點考慮的因素。
(二)生產能力分析
主要分析企業的最佳生產能力,具體內容包括:產量預測、設施和設備計劃、生產計劃、生產能力計劃,等等。生產能力的利用程度是企業主要考慮的因素。
(三)庫存分析
主要分析原材料、在制品及產成品存量管理,具體包括:訂貨的品種、時間、數量以及物料運輸成本,等等。
(四)勞動力分析
主要分析對熟練、非熟練工人、管理人員的管理,具體內容包括:崗位設計、績效測定、工作標準和激勵方法,等等。
(五)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的目的在于生產高質量的產品與服務,具體內容包括質量控制、質量檢驗、質量保證和成本控制。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