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人、AI健身陪練、智能助手……在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上,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多家中央企業展出的人工智能產品引起了廣泛關注。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人工智能已逐漸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優化服務質量的重要力量?,F實生活和工作中,國資央企作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正積極擁抱人工智能,通過AI賦能實現產業煥新,推動高質量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近年來,中央企業持續發力,推動人工智能發展取得一定成效。與此同時,相關利好政策也在不斷加碼,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實踐中也面臨著技術、數據不足等方面的難題,下一步需要做好統籌謀劃,加快推動以應用示范牽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一、國資央企多場景落地人工智能應用
近日,在廣東湛江徐聞的臺風后搶修現場,南方電網的作業人員通過遙控裝置,用立桿機器人輕松地把斷裂電桿舉起、放下。隨后,機器人的機械臂靈活快速地轉動,僅用了1分多鐘就完成了一個2米深的鉆孔,再通過抓具抓桿、立桿、挖斗土方回填、地面夯實,新立電桿作業僅用20分鐘便完成操作,以往用傳統挖機或吊車操作至少需要2個小時,甚至更長時間。
在南方電網,智能化升級不僅僅應用在搶修等實際操作層面,據了解,南方電網公司正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專項行動,通過強化人工智能創新平臺運營服務,有序推進電網人工智能場景建設、智能客服推廣以及生產、調度等垂直領域的大模型建設等,探索釋放“AI+電力”的無限潛能。
同樣的在內蒙古電投北露天煤礦,記者在現場看到,數臺無人駕駛礦用寬體車正在煤海中穿梭,井然有序地進行土巖運輸工作。這些172噸級無人駕駛礦卡與WK-20C電鏟協同作業,實現無安全員模式下的三班連續作業,重載狀態運行速度30km/h,運行道路上可進行自動避障、防車轍、道路顛簸自適應等功能,實現了采、運、排全流程無人運輸作業,無人駕駛效率可達到有人駕駛效率的80%以上。
北露天煤礦礦長賀希格圖介紹說,“作為國內首套無人駕駛/有人駕駛調度指揮系統,我們實現了無人駕駛礦卡與有人駕駛礦卡、輔助工程設備在生產調度指揮系統下統一調度,集成監視系統、高精地圖管理系統、運行仿真及測試系統、大數據存儲分析系統等模塊,實現無人駕駛礦卡在全場景下與有人駕駛設備混編運行。”
據了解,近年來,中央企業持續發力,不斷在業務場景中推廣人工智能的應用。公開信息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中央企業智能算力規模同比實現翻倍增長,在上海、呼和浩特等地建成萬卡集群,算力平臺初步實現多元異構算力調度,有效支撐千億級及以上通用大模型訓練迭代,自主可控能力逐步提升,為大規模應用落地提供了堅實支撐。
數字科技是最具有普惠性的技術特別是AI技術,將AI能力與央企結合,能廣泛服務民生。國務院國資委高度重視中央企業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人工智能是其中的主要產業之一,也是當今世界經濟增長和創新的關鍵引擎之一。中央企業在該領域的發展,可以帶動整個國家的經濟增長,促使企業實現技術創新,提高生產力和效率。
二、利好政策不斷加碼
事實上,在國資央企多場景落地人工智能應用的背后,相關政策的不斷加碼成為其重要的推動力量之一。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用數智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等作出重要部署。今年來,國務院國資委多次“點題”人工智能,鼓勵國資央企帶頭加快布局,開展“AI+”專項行動,在算力、數據、大模型、場景應用等方面同步發力。
如今年4月,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王宏志表示,中央企業、地方大型國有企業特別是行業龍頭企業,要加快實施“AI+”專項行動,充分發揮應用場景多的優勢,帶頭搶抓人工智能賦能傳統產業的機遇,主動開放應用場景,積極合作打造可以融入企業生產經營系統的行業大模型,力爭“以應用帶技術”加快實現技術迭代升級、增長動能轉換。
在7月國新辦舉行“推動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國務院國資委科技創新局負責人方磊表示,國務院國資委把加快發展人工智能作為產業煥新行動和啟航行動部署的主要方向,開展“AI+”專項行動。
9月11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譚作鈞表示,深化數字化轉型行動和“AI+”專項行動,深入實施制造業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工程,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煥新行動,聚焦人工智能等九大領域,系統謀劃重大工程,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
業內人士指出,從加快實施“AI+”專項行動,到深化數字化轉型行動和AI+專項行動,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不斷強調該項內容,足見上級部門對國資央企發展人工智能的重視與急切。事實上,近年來,加快發展人工智能被放在國資央企全局工作中統籌謀劃,作為產業煥新行動和啟航行動部署的主要方向,相關政策不斷加碼,發力促進產業發展,也取得了積極成效。
三、推動以應用示范牽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大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所帶來的機遇更受到關注。然而,業內人士指出,國資央企推動AI賦能千行百業仍然面臨技術限制、數據較少以及應用落地難等問題。
如有機構在調研了十幾家人工智能企業后發現,僅從技術角度來講,盡管當前我國已經加大在半導體領域的研發投入,但短期內中國在芯片制造領域取得顛覆性突破的困難還比較大。而人工智能競爭的本質是算力的競爭,而算力的背后是芯片。
還有央企中從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國資央企中的大量數據資源利用尚待進一步挖掘和利用。如中央企業作為大型企業,在行業內擁有大量數據積累,且數字化進程領先,數據的收集與清理也走在前列。只有將這些數據打造成高質量的數據集,才能將AI能力應用到各行各業中,真正發揮AI的潛力,為各行各業和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強的驅動力。
“國資央企投資發展人工智能,要做好統籌謀劃,在具體項目中突出重點、發揮優勢,取長補短,同時也要協同推進,切忌一哄而上、各自為陣。”中國企業聯合會特約高級研究員劉興國認為,具有應用場景優勢的企業,則應將重點放在人工智能技術與產品的融合應用上;具有技術優勢的企業,可以聚焦于人工智能核心關鍵技術的研發;具有制造能力與經驗的企業,可以聚焦于人工智能重大關鍵產品的研發與生產。
據悉,國務院國資委表示,下一步將加快推動以應用示范牽引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攜手各方力量,加快成為智算資源的供給者、應用場景的轉化者和產業生態的培育者。一是深入挖掘高價值場景并全面開放,開展供需協同合作,形成一批行業應用示范標桿。二是探索高質量數據集標準體系與建設路徑,分批構建重點行業高質量數據集。三是有序推進智算中心和算力調度運營平臺建設,做強智算能力供給,更好服務中小企業。四是緊盯前沿提升基礎大模型能力,完善大模型測評體系,探索建立一批產業發展共同體,加快推動對外賦能。
(來源:新華財經)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