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時期,我國工業的發展需立足于傳統產業規模大、吸納就業多的現實條件,著眼于應對新挑戰與搶抓新機遇,提升存量與開拓增量并舉,在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同時,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前沿技術產業??煽紤]在以下幾個重點領域切實發力:
一是新科技驅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需加快推動先進技術、前沿技術的工程化轉化和規?;a,在搶占新興產業發展先機的同時,力爭形成一批不可替代的產品,破解“卡脖子”的制約。
二是應用數字技術的智能制造產業。發展好應用數字技術的智能制造產業,是提升制造業競爭力的重要途徑。目前,汽車、家電等行業的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其他行業也在加快推動自動化和信息化進程。雖然在政府層面的政策制定、企業層面的轉型升級、研究層面的技術突破都將智能制造作為重點支持的方向,但我國智能制造在實際應用上還處于起步階段。缺乏專業化的智能制造解決方案提供商,成為阻礙工業智能化轉型的主要障礙之一。加速培育應用數字技術的智能制造產業,不但是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而且該產業本身亦有形成經濟增長新動能的巨大潛力。
三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制造產業。綠色制造是指既保證產品質量和生產成本,也能兼顧環境影響和資源使用效率的先進制造模式。我國正處于工業化后期和消費結構升級的重要階段,工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要載體在經濟增長中發揮重要作用,但產能過剩、資源浪費、生態破壞、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仍然十分突出,制約著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實現工業集約型增長,加速推進綠色制造,不僅有利于維護節能減排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自主性,而且由于工業節能減排潛力大、技術和市場條件相對較好,能夠產生更顯著的效果和廣泛影響,并催生新的產業部門。
四是高效帶動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堅持發展高效帶動就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應堅持發展具備國際競爭優勢、吸納就業能力較強的電子產品組裝、紡織服裝等勞動密集型制造業,通過加速行業整合、減輕企業負擔、落實減稅降費政策等綜合措施,進一步推動勞動密集型行業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另一方面,需利用數字技術改造傳統制造業,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拓展產品應用空間,創造更多需求市場,以此穩定和增加新的就業崗位。
五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消費品產業。充分挖掘內需,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新型消費品產業,不僅有利于減輕國民經濟對出口、投資的依賴,為保增長貢獻力量,也有利于更好適應科技創新浪潮,為我國在新一輪科技競爭中掌握主動提供條件??蓢@消費需求旺盛、與群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新型消費品領域,重點發展適應消費升級的下一代移動通信終端、超高清視頻終端、可穿戴設備、智能家居、消費級無人機等新型信息產品,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智能服務機器人、無人駕駛等前沿信息消費產品。鼓勵企業深度挖掘用戶需求,加強創新設計,豐富產品種類,創新營銷手段,拓展個性化定制、增值信息服務等服務型制造內容。
(文: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 課題組成員:史 丹 李曉華 李鵬飛 鄧 洲 渠慎寧)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