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已經介紹了股權激勵的八種常用模式,企業在確定股權激勵模式之前,應當對股權激勵的各種模式的內容、優缺點有相當程度的理解,這樣才能根據本企業的自身情況有針對性地去選擇合適的股權激勵模式。
在選擇股權激勵的模式時,企業應掌握以下幾個原則:
1、目標導向原則
企業須明晰實行股權激勵要解決的問題及達到的目的,再根據這個目標去選擇股權激勵模式。如果目的不明確,僅僅看到其他企業都在搞股權激勵,本著實施股權激勵對企業一定會有好處的想法,最后極有可能促進不了企業發展,只是相當于發了一次福利。一且明明確了實施目的,就一定要堅持以目標為導向來確定激勵模式,例如明確了實施目的是提升企業業績,那么就不要搞成回饋老員工式的福利性質激勵。
2、多樣化原則
企業選擇股權激勵模式,并不一定采用單一模式,可以多種模式并存。企業應根據實際情況、不同激勵對象的特點靈活采用不同的激勵模式。例如針對經營者和高級管理人員,股權激勵的主要目的是要產生正面激勵與反面約束的雙重效果,可采用用以“限制性股票、業績股票”等股權激勵方式;針對一般的員工,股權激勵不應該作為主要的激勵手段,因為他們可能得到的股權不是很多,企業整體業績(或效益)與其個人工作、收入的關聯度太低??赏ㄟ^員工直接購股或設置期股的方式讓員工有機會分享企業的利潤。
3、動態原則
由于企業的規模、組織架構、業務形態等方面都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在同一家企業中,它的股權激勵模式也應該隨企業的發展發生相應變化。一般來說,企業從創業開始,會經歷一個從合伙制企業、股份合作企業向有限責任公司過渡,最后到上市的股份有限公司的過程。這期間企業的治理結構是在不斷演變的,不同階段發揮核心作用的員工群體也在發生變化,因此企業股權激勵的激勵重點、激勵模式也應該做出相應調整。
4、最優成本原則
企業實施任何管理動作都需要考慮實施成本,股權激勵同樣也不例外。企業要在保證實現激勵目的前提下,選擇成本最最優的激勵模式。這里的成本一個是財務上的成本,一個是是時間上的成本。從財務成本角度出發,企業需要考慮自身的財務狀況、支付能力,以及股權授予帶來的稅費等情況,最終選擇性價比最高的激勵模式;從從時間成本角度出發,企業需要考慮該模式的實施、管理難度,需要考慮員工對激勵模式的接受程度以減少推行阻力帶來的時間損耗。企業如果在實施股權激勵的過程中,耗費了過多的成本,造成財務上的壓力甚至惡化了治理結構,或者實施見效緩慢耽誤發展良機,這對企業來講都是得不償失。
掃描二維碼關注漢哲微信公眾號,查看更多資訊